![]() 日志正文
|
||
《阿特拉斯耸耸肩》读后笔记
2009.7.20 看完了安•兰德的哲学小说《阿特拉斯耸耸肩》。上、下卷两大厚本。 安•兰德,又译艾茵•兰德。俄罗斯犹太裔美国作家。 《阿特拉斯耸耸肩》,又译《阿特拉斯累了》、《阿特拉斯摆脱重负》。 此书是兰德的两大代表作之一。另一部是《源泉》,又译《源头》,也是哲学小说。 此书号称在美国曾有过仅次于《圣经》热销记录。 对这部书,我的评价是两点: 第一,基本等于“《基督山恩仇记》+《怎么办?》(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小说)”。 第二,这部书所宣扬的是“狂热的自由主义 + 狂热的精英主义”。 说它是《基督山恩仇记》,是因为两部作品都一样:一个无所不能的人,在几乎所有人都被蒙在鼓里的情况下,策划、导演、实施了一项庞大无比的计划,而这一计划的每一步,都在这个无所不能的人的预料和掌控之下实现,直到这个计划的最终目的。 说它是《怎么办?》,是因为这两部作品都一样:是一部“理念化的小说”,即每一个角色其实只是一种理念的“人格化”、或说是代表和代言人;人物所行,其实就是作者认为该种理念在现实中会如何表现;人物所言,更是等于该种理念的宣言和阐释。 因此,与其说这是一部小说,不如它是一部“社会政治伦理学说阐释”;最多算是“情节版(类似于“插图版”)普及性读物”。 也因此,兰德虽然宣称自己更是或主要是小说家,其次才是哲学家;但其实是倒过来的。这部作品,从文学的角度讲,艺术价值极低。 再来谈谈我对她所宣扬的“社会政治伦理学说”的看法,也是我对她的思想的评价。 这部巨著,我看得非常快。 因为我对其中所讲到的观点、逻辑、道理,太熟悉了。它的每一个观点,我根本不用细看,就知道其含义和实质是什么;它对每一个观点的阐释,我根本不用细看,就知道这个观点是怎么来的、是如何论证的,我明白其中所有的逻辑、推论关系。甚至,在每一个情节展开之处,我都能知道其中的人物将会怎样表现、为什么要如此表现;在每一个人物于每一情节之处要开口说话时,我都知道他(她)要说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说。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兰德所思考的,我都自己思考过,而且不是简单地想过,是长期地、反复地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过论辩,以最终确定这些观点是否能站住脚;对其中的每一个论点,兰德使用过的所有论证过程,我都自己论证过,思考过其中的每一处精辟之处和漏洞。 所以,对兰德所宣扬的,不用她来说服,我自己已经知道其为什么是对的;而对兰德所捍卫的,也不用再做研究,我就已经知道其错在何处。 因此,看这部书,于我不存在接受什么观点或启示,也不是什么有新意的思想;仅仅是对我思考过、证明过的东西,再次验证而已。 自由主义学说,有两大理论基石(也可称为“基点”):1,个体主义(为避免国内常有的误解,我不使用“个人主义”这个概念);2,承认个体的利益的天赋权利以及由此而来的合理性,并将其作为人类社会构造的基本基石和推动人类社会变化的基本动力。 在这两大基石的出发点上,我和兰德是一致的。 但我毫不同意兰德在这两大理论基点向前推论后所得到的最终结论;也就是因此,我称她为“狂热”。 第一,个体的利益当然有天生的合理性;但必须承认,个体利益在其实现过程中,必然发生相互间的碰撞和冲突。如何看待、解释和如何设想解决这种碰撞和冲突,其实是所有“主义”和社会结构的起始分歧点之一。兰德忽视了或者是回避了对这一现象的处理。她只给出一种解决处理方法,从而排斥或否决了其他方法,这是她的第一个错误。 第二,从个体主义、从只承认部分人的个体利益的合理性,极容易走向精英主义。而精英主义,即只认可某个人或某部分人具有“裁判”(在此可以等同于“思考”)能力,其实也就等于承认独裁的合理和必然。于是,在这一关节点上,兰德和与她一样的思想者,恰恰犯了一个她们也许最不想犯的错误:从自由走向集权和专制。 所以,我个人的评价,兰德作为哲学家,层次也不够高;在一些最基本的关系上,都禁不起推敲。 而这一切的错误的根源,其实在于你我曾经反复讨论过的一个问题:有没有绝对真理。 无疑,兰德是承认有绝对真理的。那么,她的错误也就不可避免了。
最后修改于 2012-08-31 12:32
阅读(?)评论(0)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